手機按鈕

師德文教(股)公司 - 師資訓練、檢定認證、英語資訊、英語人才資料庫、英語教學討論區、英語教學用書、委辦師訓、師資先修班、TKT、教師聯誼會、兒童英檢、全國兒童英語檢定、兒童英語檢定、兒童英語
  • 首頁
  • 進修課程
  • 英語檢定
  • 圖書.教具
  • 網路商城
  • 其他服務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 HELLO! E.T.

  • 英語教學德博士

  • HelloET ( 65 )
  • 大師開講 ( 17 )
  • 中文證夯 ( 15 )
  • 名人對話 ( 54 )
  • 活動報導 ( 6 )
  • 教學好評 ( 9 )
  • 教學得來速 ( 8 )
  • 教學實務 ( 372 )
  • 教學議題 ( 123 )
  • 新聞報導 ( 52 )
  • 補教經營 ( 4 )
  • 試用大隊 ( 28 )
  • 聚焦英檢 ( 21 )
  • 數位講座 ( 9 )
  • 課程報導 ( 1 )
  • 辭源好好玩 ( 10 )
  • HelloET
  • 大師開講
  • 中文證夯
  • 名人對話
  • 活動報導
  • 教學好評
  • 教學得來速
  • 教學實務
  • 教學議題
  • 新聞報導
  • 補教經營
  • 試用大隊
  • 聚焦英檢
  • 數位應用
  • 數位講座
  • 課程報導
  • 辭源好好玩
  • 線上客服
  • LINE@
  • 閱讀教學:回歸外語教學的本質 (下)

    2009/3/5 分類:教學議題 作者:胡潔芳 & 沈佳慧 點閱次數:3865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英語學系 系主任 :胡潔芳

    台北市富安國小英語教師 :沈佳慧

      上篇文章中討論到,於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孩童注意語言的形式與內容,利用語言的線索來瞭解新詞,而不是只注意故事的內容。孩童的語言學習靠著語言線索,快速替聽到的新詞建構一個粗略的、暫時性的意義(fast mapping),是語言發展的自然過程,也是孩童詞彙成長的主要原動力之一。人類孩童不同於猩猩之處,在於孩童可以利用語言線索自我學習、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不需透過直接教學。因此,在學習新的語言知識時,能同時固化舊知識系統(knowledge),並強化運用舊知識系統的能力(process)。就像西方人常用的隱喻bootstrapping,也就是不倚賴外力,靠自己向上提昇。所以外語教學的過程中,應培養孩童利用語言線索,做形義配對,一旦孩童熟稔可用的語言線索解決新的語言問題時,學習的效果便能加倍。

    然而,就算孩童能快速配對形義,並不表示新字的學習至此為止。同樣的新字需在不同的語境下反覆輸入與輸出,才能真正成為語言使用者的內化系統,這正是外語學習環境所缺乏的部份。做為一個外語教師,除了瞭解所輸入的語言與所搭配的語境,有多少線索可供孩童使用外,還需將語言「反覆」使用在有意義的語境下。很多人不喜歡「反覆」兩個字,認為這兩個字代表舊思維,流於機械式的練習,然而不論是心理語言學的實證研究、教育現場的觀察、電腦模擬人類語言學習的歷程、或是腦神經語言學的研究,都指出反覆輸入與輸出的重要性。但這裡所說的並不是背誦電話號碼式的輸入與輸出,而是從教學的角度而言,如何於反覆輸入時,仍能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或仍能創造information gap,就是教師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若希望閱讀教學回歸外語教學的本質,有兩個重要的關鍵:提供適當的語言線索,以及增加反覆輸出與輸入的機會。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There Was an Old Woman who Swallowed a Fly 為例。這個故事本身有許多重覆的情節與重覆的語言線索。教師不需一次講完故事,也不需完全按原本的故事講,建議先考量孩童的語言接收能力,將故事的支微末節先擱置不說,只講梗概,運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情緒或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的故事可以重覆兩三遍,讓孩童注意故事內容的同時,也能專注於語言形式。接下來,可以請孩童幫我們一起豐富故事內容,來個雙口相聲。每當我們念到to catch a fly時,孩童問說:Why did she swallow the fly?,我們就唸:I don’t know why she swallowed the fly. Perhaps she will die.。並讓孩童用不同的聲音作角色扮演(如巫婆、老公公),同樣的故事又可以重覆兩三遍,反覆輸出與輸入。接下來,雙口相聲的挑戰性可以逐次增加,例如當我們唸到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n) X,孩童可接:Why did she swallow a(n) X?。以上每個活動,孩童都需注意語言線索,如聽到to catch a fly 或swallowed a(n) X,做出適當的口語反應。同時藉由些許的變化,增加語言輸入和輸出練習的機會。

    故事的豐富性可隨我們的創意增加,加入原來故事中的wiggling。我們可以先扮演其中一小段一個小角色,加入新的探險線索,例如:我們念到wiggling時,可以扭曲手臂與手指,就像是蜘蛛的腳,朝某個孩童方向作勢搔癢。重要的是動作要稍晚於聲音,所以孩童需仔細聽,用語言線索判斷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動作,而不是注意肢體暗示,看到動作直接閃躲,忽略語言內容。藉由動作與聲音的時間差,我們也可以檢視一下孩童的理解程度。當然,我們還可以加入更多新的故事成份,使舊的語言內容可以在新的故事中反覆。雖然加入了許多新內容,但透過前面多層次、多變化的練習,大多數的孩童已能順著我們或搶在我們前面,自己說完這個故事。

    閱讀後也可以請孩童製作「我的創意小書」,無論是個人或是小組成果發表,孩童都能透過仿造故事中重複的句型,並放入新的動物或動作單字,加入簡單的插畫,請孩童以朗讀或讀者劇場方式分享作品。不但增加了英語詞彙量,也學習如何將內化的語言知識有效輸出,這些作品也能成為課堂閱讀素材。

    在台灣的英語課堂中,經常會安排同儕互評(peer assessment)的活動,但其實孩童的英語能力是有限的,大多仍使用母語來做討論和評析,這無形中就喪失了練習將語言輸出的機會,若能多讓孩童運用語言線索,例如:聽到某個字音或看到某個單字來做回應,或者搭配不同呈現方式,例如:運用誇張的聲音、語調或動作來進行師生互動、反覆問答練習說出完整故事,這對初學外語的孩童來說是重要的。

    以上的活動安排,並不是刻意要孩童利用上下文意猜詞,或藉由故事本身學習課外知識,也不要求孩童討論文中的內容,而是要孩童注意文中的語言線索,做出適當的反應。其目的在於藉由反覆輸入與輸出,增加每一個語言元素(詞彙、構詞、句法、語感)可能內化的機會,並豐富孩童的語言學習經驗。這對語言能力仍在學讀(learning to read) 而非讀學(reading to learn) 階段的孩童尤其重要。

    就第一語言學習而言,閱讀可以讓學童透過文體與作者的筆觸,擴展生活經驗與知識、培養同理心、增進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然而在台灣,英語是外語,雖然現今的教學趨勢提倡教師的專業自主與創意教學,以及透過課程統整來引導孩童學習外語,培養閱讀的興趣。但對英語初學者而言,最終目的仍應回歸到目標語的學習上:擴展並豐富學童的語言學習與使用經驗。道德與知識教育固可融入閱讀教學,但必須考慮所花費的時間與語言學習時間之比例是否分配得當,花太多時間以中文討論故事或文章的相關內容,是否會影響初學外語孩童的學習機會,英語教師應予斟酌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