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中心之差異化分組教學及分站學習
2019/3/8 分類:大師開講 作者:簡雅臻 點閱次數:12942
差異化教學除了針對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及學習環境差異化外,主要根據課前診斷結果進行層級式的分組教學,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先以美國 Watts-Taffe, Laster, Broach, Marinak, Connor 和 Walker-Dalhouse (2012) 的個案研究為例,這些學者想探究美國某小學一年級差異化教學,他們認為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模式是促成差異化教學成功的關鍵。
該研究是以小學一年級 Ms. Cooper 老師的班級為例,教師先將學生依照評量結果分為四組,將落後的學生分在同組進行閱讀理解教學,並使用 Puppy Mudge(Lexile: 160L, 等同於美國幼稚園閱讀程度的分級讀本)進行教學,其他學生則分別進行不同的分站閱讀學習活動,如:書寫文學回應日誌、閱讀分級讀本、使用電腦學習單字、閱讀夥伴進行閱讀流暢度練習。其他三組為每組四至五人,各組依照學生程度,使用適合該組程度的書籍,其中包含了 My Name is Yoon (Lexile: 320L,2 年級程度 )、Small Pig(Lexile: 440L,2 年級程度)及 Amazing Grace(Lexile: 680L,3 年級程度)。雖然每組文本難易度不 同,但教師在各小組教學時指導的閱讀策略皆相同,均在幫助學生將文本內容與自身經驗做連結(making text to self connections),增進閱讀理解。
依上述差異化教學的過程,可以得知差異化教學其中的兩個重點:
(1) 教師根據學前診斷了解學生程度後,後續可使用的分組模式
(2) 教師輪流進行小組教學時,其他組該如何進行分站閱讀學習活動。
以下將針對這兩點深入探討。
一、差異化教學的彈性分組模式
差異化教學強調的是彈性分組,可以是同質分組、異質分組、興趣分組等,由於一般教學現場教師們已採用多元分組方式,因此差異化教學實施之初,教師可先進行同質分組教學。
(一)同質分組:學生相似程度分為一組
根據上一期學前診斷的結果 ► 英語差異化教學:學前能力診斷 ,可了解學生的專長與不擅長之處,後續再設計教學內容以加強學生所需的技能。將學生分組後,依照同質分組後的學童需求,進行小組精緻教學,並以低成就組優先進行教學。以下為同質分組教學實例:彭福國小翁老師的教學重點著重在 phonics 教學及 Sight Words。以往 phonics 教學大概需要一節課時間,一個音三個例字,將 -og, -ock 結尾的字編成兩句有趣味性的短文,讓學童能針對剛剛習得的 phonics rules 閱讀短文。然而,翁老師發現有 1/3 學童短文閱讀沒問題,1/3 學童無法辨識部分識讀字,另有 1/3 學童連六個單字的字義都還不熟悉,更遑論將其應用於閱讀上。因此針對不同學生需求,翁老師用一節課的時間將學童以同質性分三組,分別進行三種小組教學。
竹圍國小林老師在高年級英語繪本 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 教學中, 由於高成就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佳,因此為他們設定的學習目標在於能分析、比較兩種文本的異同 (comparison and contrast)。在差異化教學課堂中,除了先前所教的文本,另外提供一本同主題的繪本 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Fly Guy。先讓高程度學童兩人一組自行閱讀, 再與同儕討論、比較兩本繪本內容,並以文氏圖 (Venn Diagram) 來分析異同,教師的小組教學則以提問方式進行閱讀指導 (Guided Reading),此乃學習成果上之差異化教學。
另外,南投縣立埔立國中鄒老師過去也嘗試 使用 iPad 實施差異化教學。將學生依據程度分組後,先使用 Kahoot 進行全班複習暖身活動,而後進行低、中、高程度 App 快閃單字、句子小組教學。其他學生則使用 Quizlet 進行個別學習單字、句子,並藉由重複朗讀的方式練習朗讀英語短文後,以限時閱讀的方式使用 Chatterkid 錄製英語朗讀內容。
(二)異質分組
前述同質分組教學雖然是差異化教學的主要核心,但會有學童能力被標籤化的疑慮,因此亦可以異質分組方式進行。教師先將學童異質分組,設計不同分站活動 (Station) 或錨式活動 (Anchor),讓各組各自進行分站學習,完成分站學習者可進行錨式活動。 當教師要實施小組精緻教學時,輪流抽離各組內 之高、中、低同質分組學童(每次只抽離一種程度的學童),至教師身旁接受 10 分鐘指導。教師在針對某一種程度組員教學時,其餘程度的學童仍能在同一組參與同一個分站學習活動。透過此教學模式,期望學生能在兩種分組模式(異質及同質)與同儕的互動中有所斬獲。
此外,異質分組之拼圖式 (Jigsaw) 合作學習法,能讓學生到同質專家小組 (expert group) 進行學習後再回到自己的小組 (home group) 分享所學,此時教師亦可從低成就小組開始,輪流到各個專家小組指導。彭福國小翁老師在進行閱讀活動時,讓學生分為高、中上、中下、低四人一組的異質性分組,學生先分散至同質性專家小組進行短文閱讀,並完成閱讀理解問答題,再各自將答案帶回異質分組分享。
(三)興趣分組
依據現場學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偏好十二年國教的英語課綱基本理念中提到:「應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而且, 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實際的消化吸收應優於教學進度的考量。」因此,差異化教學的落實過程中亦須考量學童之學習興趣與學習偏好,例如從低年級學童的學習興趣來看,字母習得方面,A-Z 字母書就有很多種主題,包含太空、動物、交通工具、 故 事 性(如 Alphabet Mystery) 等。 教師也可於課堂內提供學生符合程度的不同閱讀選擇,讓他們依照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藉此方法驅使學生主動探索,增加學習興趣。這與芬蘭近年提倡的主題式學習或現象式學習 (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相呼應,也就是讓學生基於自己好奇的事物進行跨學科的學習。或許臺灣英語課堂時數不足,但興趣分組也許能激起學童願意花課外時間主動學習的意願。
二、分站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當教師在指導小組活動時,其他組別可進行共同性但不同程度之活動,也就是分站學習活動。 分站學習活動可培養學童自學的能力,因此分站學習著重的,不只是教導學生熟悉英語內容,也重視學生如何在非老師引導下學習,例如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再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增進英語能力, 引導學生語言學習技巧等。彭福國小翁老師在分站學習活動中設計了九宮格的學習單,包含複習單字、句型、字母拼讀三大類。九宮格裡的複習任務有三種難度,分別以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代表。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挑戰幾顆星,但每一類別的任務皆須完成至少一項,最後統計學生共挑戰了幾顆星。
根據上述差異化教學的分組模式及分站學習活動,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設計得宜,不論是分組教學或分站學習,學生定能有所收穫,而教師也能藉由分組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及閱讀程度。 正如新北市昌平國小張老師在回饋中提到:「因為進行差異化,老師須時時關注各組學生學會了哪些及還需要學習的部分,教學變成了量身訂做, 而非把課本內容教完,玩完遊戲就算了。雖然備課花了很多時間,也常常在思考到底要丟什麼東西給學生才適合,一直在拿捏尺寸,不過現在真的感受到了有意義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正在發生,我想我還是會繼續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Watts-Taffe, S., Laster, B. P., Broach, L., Marinak, B., Connor, C. M., & Walker-Dalhouse, D. (2012).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Making informed teacher decisions. Reading Teacher, 66(4), 303-314. https://doi. org/10.1002/TRTR.01126
- 本文來源:HELLO E.T. 第112期
- 圖片來源:Freepik
-----------------------------------------------------------------------------------------------------